新闻中心

主页 > 新闻中心 > 公司新闻 >

人工智能时代,哪些能力不能消失?

2025-11-19 11:54

原标题:人工智能时代,哪些技能不会消失? (老师说)学生提问:现在,遇到学习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,做作业的时候也可以用人工智能来帮助询问信息。人工智能时代,学习还重要吗?应重点关注哪些技能和特征?正如这位同学所说,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。在大学里,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触手可及,每个人的学习方式都在发生变化。但是,教育不能丢掉最基本的东西。在人工智能时代,一些重大性值得关注。人类知识的系统研究和遗产仍然很重要。认知是人类智力的重要表现,其基础是规范知识知识。基于标准知识,可以对学习对象进行全面的认识和系统的分类,建立科学的认知框架。解决当前基础科学、工程技术、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复杂问题,需要学生具备广泛而系统的知识,而这些知识仅通过大型语言模型的互动问答很难获得:大型模型虽然可以“写”出优美的诗篇,但无法在语料库之外创造出新的表达方式,更不能取代读起来令人难以置信的思想和情感共鸣。如果使用不当,它们可能会陷入“信息茧”。学生仍需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融合,积极拓展视野,掌握跨学科知识和技能。善于提出问题和分析内容是一项必备技能。大语言合成的内容年龄模型有时会存在现实偏差,这就是人为幻觉的现象。对人工智能合成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再是“锦上添花”,而是个人在人工智能时代脱颖而出所必需的关键竞争。我们必须学会提出重要的问题——如果问题就像白开水,答案往往会被忽视。同时,必须练习批判性思维技能。大语言模型合成的内容不能简单地被接受,而必须根据知识储备来评估其正确性。这种能力不仅是对生成模型“组合的概率内容”的必要验证,也是未来与人工智能合作的基础。培养人机协作能力,努力打破认知界限。在传统教育中,学习知识往往最终就是学习“标准答案”。如何创造打破标准答案的创新?人工智能正在赋能科学研究,为创新带来新的可能。我们可以利用人工热图汉来帮助科学研究中提出假设、设计实验、计算结果、解释机制等,进而进行筛选、筛选、整合、深化。通过与人工智能的交互,我们可以打破个体理解的极限,在探索中增强判断力、批判性思维和深度思维能力。不久前,由浙江大学等高校参与的“全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创新协作机制”启动。推出一批智能化MOOC、“AI+X”微专业、实训资源等,帮助大家在“知识积累+AI赋能”的道路上不断成长。同学们可能希望我们利用身边的人工智能教育资源,探索利用人工智能发挥创新技能,提高人机协作能力。在教育中,应该把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。教育的目标从来不是培养像机器一样思考的人,而是培养能够利用机器更好地思考、创造、关爱他人的人。期望学生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、运用人工智能、创新人工智能、坚守道德标准,在人工智能时代成长、变得更好。 (作者系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、浙江大学本科生院院长;本报记者吴越编译)

相关推荐

  • 新闻中心

  • 联系我们

    +86-765-4321
    admin@baidu.com
    +86-123-4567
    天朝天堂路99号